close

 

 

 

 

 

 

姓名:陳嘉隆

學號:B10433331

指導老師:楊裕富 老師

 

 

現代設計美學主義─現代建築

說起現在建築當然是想到

現代建築之父 Le Corbusier 柯比的代表名作 巴黎的薩伏瓦別墅(La Villa Savoye )

1493436520-1567730598_n.jpg

1926 年柯比意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它們是: 1.底層架空(房屋底層採用獨立支柱); 2.屋頂花園; 3.自由平面; 4.橫向的長 窗; 5.自由立面。

 

形的感受:

薩伏瓦別墅與柯比意的整個建築及 都市計劃範疇有著密切的關係。1914 年柯 比意擬制的一處住宅區設計(Les aisons Domino)中,用一個圖解說明現代建築的 基本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的柱子和樓版 組成的骨架,在這一個骨架之中,可以靈 活的佈置牆壁和門窗,因為牆壁已經不再 承重了。沒錯牆壁已經不再 承重了,從形態上看來輕巧細緻而排列的柱子承載著上方的量體, 漂浮」的結構改變了傳統的花園環繞的生活方式  呈現出明顯的虛實交錯。

 

色彩的感受:

薩伏瓦別墅(La Villa Savoye )採用純色調的用色—建築的外部裝飾完全採用白色, 
白色看起來是潔淨的、純粹的、和簡單的顏色;  
簡單更能呈現寧靜之美。不只是能結合周圍的大自然,也能成為大自然的背景。

27807860364_082e31fc11.jpg

質感/ 紋感:

水平長窗平闊舒展,外牆光潔,無任何裝飾,但光影變化豐富。 流動空間(斜坡、透明落地玻璃的分隔等),所有的現代主義的重點一應俱全。並且非常動人!

 

量感:

建築外觀的獨立柱自地面 直伸向二樓,使建築物離開了地面,而懸浮 於半空中。因薩伏瓦別墅採用 鋼筋混凝土 ,才會給人們上重下輕的感覺

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

1493436523-38111962_n.jpg

統一(集中)&韻律(漸進)

首先是 “立方幾何型體, 牆與承重結構",將獨立柱自地面 直伸向二樓,使建築物離開了地面,而懸浮 於半空中。而庭院則舒展於其挑空的懸浮空間,柯比意將住宅與其周圍劃清了界 線。同時藉著將綠色空間導入建築物下方,而與自然建立了新的關係。其構想無疑塑造出一種集中卻帶有韻律的立方體。 立面卻除了規律的裝飾,而反映平面的延續,其立面的構成必然有 由平面推演的痕跡,

平衡(對稱)&和諧&對比

薩伏瓦別墅中有許多黃金分割的比例,其中重要應加以分析的地方是在由入 口方向主要交通動線的坡道所作的延伸,使得原本方形的平面產生了變化,改變 了中央軸,而又沒有破壞原有結構柱位的秩序。 薩伏瓦別墅中有許多黃金分割的比例,其中重要應加以分析的地方是在由入 口方向主要交通動線的坡道所作的延伸,使得原本方形的平面產生了變化,改變 了中央軸,而又沒有破壞原有結構柱位的秩序。

 
 

後現代設計美學分析

後現代設計建築代表-哈斯大樓

111746478193_n.jpg


空間感 :

在建築物的牆體上採用「曲面」,與自然光線共同加強了空間感。

 

敘事感:

圓形的主體並且使用玻璃帷幕做成的外牆,直接倒影出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影像,形成現代與古典建築的時光交錯,古今相映的景象。

 

超現實感:

由玻璃和大理石組成不規則的建築物,有著衝突的美感。


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原則-分析


調性 :


內部空間則以多樣但有整體感的方式處理,在配置方面也依照商業空間與辦公空
間不同的機能屬性分區配置,一至五層,挑高中庭供商店使用,六至八層作為辦
公空間,頂樓則是可眺望城市與大教堂的餐廳。
建築的立面主要使用兩種不同的材料石材與玻璃來做調性的對比結合。石材面是
朝向徒步區,而其多孔造型是為塑造道路軸線的端景;圓弧玻璃面則朝向大教堂
,以鏡面的材質呼應教堂的結構與量體。

用典、比喻與諷喻 :


哈斯大樓正好座落在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廣場前,所以在建造當時還引起不小的爭
議。建築師用精緻的細部與大膽的外形及色彩來處理。而且從不害怕同時使用古
老的材料與最新的材料所會產生的問題。 
透過其圓弧玻璃帷幕的反射剛好可以看到對面教堂的尖塔,完美將聖史蒂芬大教
堂的圓頂,呈現在我們面前,頓時間有讓人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給於歷史建
築一分尊敬。

 

台灣本土建築

台南孔廟

臺南孔廟是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

是目前台灣歷史最悠久,建築群最壯觀的孔廟,莊嚴宏偉,格局完整,列屬國家一級古蹟,更是是台灣第一次舉行祭孔典禮的地方。

 

23.jpg

215212974_o.jpg

990804孔廟003.jpg

990804孔廟011.jpg

990804孔廟014.jpg

 
 

 

 

 

兩個大成坊外型相似,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牆頂用燕尾收頭,上面再用木構造撐起懸山式燕尾屋頂。整體呈現出濃厚的傳統建築之意,層疊的屋簷,配上褐色系的屋身,取其陰陽調和,相生相息之意。

在大成坊之間的步道以南則有泮池,泮池以北原設有櫺星門,現已不存。 而在大成坊之間的步道以北則有禮門、義路,分別位在大成門前步道的東邊與西邊,始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過去周圍連有圍牆,自大成坊進入孔廟後得經由這裡才能進入大成坊。

時僅設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是為全臺首學,時稱「先師聖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巡臺廈道周昌和臺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臺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chen11122 的頭像
    johnchen11122

    johnchen11122的部落格

    johnchen111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